English Español
语言
  1. 宣言资讯
  2. >
  3. 宣言新闻

国家级涉外法律专家 | 熊铁莹律师:以中国智慧化解国际纷争

发表时间:2025-07-31 14:12:31 阅读量:37

熊铁莹律师的涉外法律服务之路,始于对律师职业的憧憬。大学选择法学,并主动攻克英语、西班牙语双关,毕业后她并未直接踏入律所,而是选择在国际舞台上积累——大使馆的历练、央企海外事业部的实战、西班牙律所北京代表处的浸润。然而,心中的律师梦始终未曾熄灭。2005年,她决定考取律师资格,将丰富的涉外经验与扎实的法律功底融为一体,正式开启了用法律架设沟通桥梁的征程。

 

多元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往往让不同国度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熊铁莹律师坦言,这段独特的背景赋予了她一项核心能力:能够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进行高效沟通。“我特别擅长帮助各方穿透语言的迷雾和文化的藩篱,精准传递信息,减少误解,这在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纠纷时至关重要。”

 

这种“沟通力”直接体现在她的办案成果上。她经手的众多国际民事纠纷,常常以和解的方式圆满落幕。这不仅是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对司法资源和社会效率的珍视——让当事人免于诉累,高效解决困境,实现多赢。

PART02

译笔生辉:

人文关怀滋养法律匠心

 

工作之外,熊铁莹律师的译笔同样闪耀。翻译《云端之上》、《不一样的手》等国际获奖著作,对她而言并非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这些作品,特别是从孩子或物品的视角观察世界,让我深刻反思日常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她相信,这些文字能潜移默化地培育小读者的同理心与善意。这份源自文学的人文温度,也悄然浸润着她的法律实践,让她在维护客户权益时,更能理解个体在宏大跨国法律体系中的处境与诉求。

 
PART03

司法部认证

国家级涉外权威的责任与担当

 

2019年,司法部建立“全国涉外律师人才库”,首次以官方形式遴选和认定顶尖涉外法律人才。熊铁莹律师凭借其深厚的国际法理论造诣、丰富的跨国实战经验以及卓越的双语能力,成功跻身于全国千名精英之列。

 

 

“这份认可,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熊铁莹律师深感使命在肩,“按照司法部的指引,我们这些兼具语言和法律优势的律师,核心使命是为中外企业和公民提供高水平的涉外法律服务。

 

这不仅是解决个案,更是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法治精神和制度优势,维护国家依法治国、公正司法的正面形象。”她视自己为中国法治故事的讲述者和国际法律服务的践行者。

PART04

执业真谛:

做“背后的支持者”,而非教育者

 

熊铁莹律师的执业理念,在一个看似微小的咨询案例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一位在京外籍人士预订了旅行产品却被单方面取消,且旅行社拒退定金。金额虽小,却关乎公平。考虑到律师费远超定金,熊律师并未直接代理,而是选择赋能当事人:她清晰解释了对方拒退的理由不成立,并指导当事人如何有理有据地与旅行社交涉。

 

当事人勇敢地对峙旅行社:“我的律师明确指出,你们的理由不能成立。请立即退款,否则我的律师介入,你们将面临包含律师费在内的更高额赔偿。”短短几分钟后,旅行社便全额退款了。当事人分文未付,熊律师也未收取咨询费,不到一小时便解决了问题。

 

这位当事人(一位教育工作者)事后动情的话语,深深触动了熊铁莹律师,也成为她执业理念的最佳注脚:“Just having you on my side, listening, helped me make the final push... Sometimes I feel... they don’t need a teacher, just someone in their corner, to listen and to cheer them on. Like you with me today.”

(“有你站在我这边,倾听我,就给了我最后推动的力量...有时我觉得...他们不需要老师,只需要角落里有人支持,倾听并为他们加油。就像你今天对我一样。”)

 

“这段话被我珍藏着,时时提醒自己。”熊律师分享道,“我们的价值,不在于高高在上地‘教育’当事人法律条文——他们往往足够聪明去学习。我们的核心价值,是让身处困境的人感受到:有人坚定地站在他们身边,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加油鼓劲,并运用法律知识切实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当这份基于专业和关怀的支持在社会中形成良性循环,就是我职业价值的最大体现。”

PART05

法治温度:

一场难忘的“圣诞营救”

 

谈及最难忘的案件,熊铁莹律师讲述了一个充满“法治温度”的故事。她曾代理一位在华涉嫌犯罪的外籍人士。时值圣诞节前夕,这是对当事人至关重要的节日,然而他已在看守所度过了42天。

 

接受委托后,熊律师立即会见了焦虑的当事人。在检察院审查批捕的关键阶段,她提交了详尽的辩护意见:不仅深入分析了案件本身,更着重阐述了当事人因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及母国法律不同认知导致的特殊情境,以及其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

 

为了充分说明其行为背景,熊律师团队甚至找到了当事人母国的相关法律条文并进行了专业翻译,向检察官清晰呈现了法律认知的差异。同时,她积极促成当事人获得被害人的谅解。

 

“我们并非否认行为的性质,而是恳请检察机关充分考虑其特殊背景、认罪悔罪态度以及已取得谅解的事实,给予人道主义关怀。”熊律师回忆道。最终,检察官认可了辩护意见,做出了不起诉决定。当事人得以重获自由,职业生涯也避免了毁灭性打击。这次经历让他深刻吸取了教训,更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司法的人性化与公正。

 

这个案例生动诠释了我国司法实践对个体权利和人文关怀的重视,”熊铁莹律师强调,“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尊重文化差异,保障程序权利,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赢得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进步的认可与尊重,这比任何宣传都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