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语言
  1. 宣言资讯
  2. >
  3. 宣言新闻

何慧律师:情理法间寻“中道”的诚意担当者

发表时间:2025-09-22 11:27:43 阅读量:63

PART01
从高校科研工作者到律师:
以学术积淀赋能实务创新
 
何慧律师拥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与博士后的学术背景,并深研中国哲学,师从人民教育家张晋藩先生。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多年后,45岁那年,她毅然走出象牙塔,转身投入律师行业,专注于婚姻家事、继承、公司法及疑难复杂案件等领域。
谈及这一重大人生转折,她坦言:“其实这个选择源于内心长久以来的‘不安分’。在学校做课题、写论文、搞研究,固然带来思想上的收获,但法学的生命终究要扎根于社会现实,要回到鲜活的社会关系中。”尤其当她目睹许多妇女、儿童在权益保障和认知成长中面临的困境时,更意识到自己作为法学研究者,理应走出书斋,以专业能力切实帮助更多人。
 
她谦逊地看待自己的高学历背景:“法学博士后只是一个‘工具箱’,而非光环。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善用其中的工具,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准确、娴熟地运用。”她进一步指出,扎实的法学积淀尤其在处理复杂案件时显示出其价值:“长期的思维训练和系统学习,使我们能够看得更远、钻得更深。”理论的高度,为她奠定了在实务中剖析疑难、构建论证的坚实基础。
 
PART02
执业理念:
以“诚意”与“担当”践行律师使命
 
“诚意和担当,是我执业以来内心始终坚守的两个核心品质。”何慧律师说。她引用儒家经典解释道:“《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律师作为受托之人,职业尊严与价值首先立于对当事人、对法律、对职业伦理的绝对诚信。”她强调,办理每一个案件都应做到问心无愧,而“担当”则意味着以专业能力勇挑重担,真正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在她看来,法律是“器”,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但运用法律的人心中要有“道”——即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人性弱点的悲悯、对职业伦理的坚守。她希望在“理事”中磨练技艺,在“容人”中修炼心性,既帮助他人,也成就自我,最终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寻得内心的安定与力量。
 
PART03
中庸之道:
于情、理、法间寻找平衡点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精髓,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是一种寻求恰到好处的智慧。何慧律师认为,这一理念为她理解与运用法律提供了深邃的维度。“将中庸运用于法律实务,是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找到那个兼顾情、理、法的平衡点。”
 
她以家事案件为例:“比如代理一桩离婚纠纷,我们既要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也要充分考虑子女的抚养与教育,还要尊重公序良俗。如果能站在多个维度的交汇处看待问题,很多矛盾就能迎刃而解,结果也更容易被各方接受。”在她看来,律师不应仅是法律技术的运用者,更应成为社会关系中温和而坚定的调节者。
 
PART04
职业目标:
做正能量的传递与启发者
 
谈及职业理想,何慧律师希望自己不仅精于解决法律难题,更致力于成为传递信心与希望的人。“我愿如同一道桥梁,既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也启发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汲取价值观照,于人生关键处获得新的力量。”
 
她认为律师不仅要以专业化解纠纷,也要用心肩负责任。“法律技术或许是冷的,但律师的心应该是热的。以宽厚之心陪伴他人度过低谷,引导他们在挫折中反思、成长,实现认知与境界的跃升——这既是渡人,亦是渡己,是律师这份职业最深刻的使命。”
 
结语:学术与实务相融,道器合一成就职业风范
图片
从高校科研者到执业律师,何慧律师以深厚的学养为根基,以儒家的“诚意”“担当”与“中庸”为指引,逐步构建出自己独特的执业风格与理念。她不仅在案件中展现专业能力,更通过每一个委托传递法治温度与文化信念。
 
她说:“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以专业见真诚,以责任求担当,才能走得更远。”正是这份清醒与坚持,让她在学术与实务的双重世界中,走出了一条道器合一、人文并举的法律之路。